Search

基因测试,也会影响训练效果

作者:Greg Nuckols

译者:营长

这篇文章的英文原文来自于 MASS 期刊 2019 年的内容,分析的研究全名是《Learning One’s Genetic Risk Changes Physiology Independent of Actual Genetic Risk》,来自于 Turnwald 等人。

本文要点

  • 在 2 个分别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告知了志愿者们他们的「有氧运动基因」、「胃口和饱腹感基因」测试结果。
  • 在被告知结果的前后,志愿者们分别进行了 1 次测试。
  • 那些被告知「基因不好」的志愿者们,在第 2 次测试时表现普遍下降了;那些被告知「基因很好」的志愿者们,则在第 2 次测试中表现有所上升。这一现象,在客观生理测量和主观感受反馈都有体现。
  • 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先前的科学证据已经指出,人们的短期、长期行为都会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

研究背景

经历了 13 年的艰难探索,耗费了 30 亿美元,人类基因组计划在 16 年前终于完结,结果就是,最近一年多,基因测试火了起来。你只需要吐口唾沫寄过去,很快就能得到检测结果,了解自己的各项天赋。热爱训练的你,肯定对检测结果中的「爆发力」「耐力」等运动天赋很感兴趣。

但是,了解自己的天赋却未必是好事。

研究设计

研究分为两个实验:锻炼和进食(下文分别称为实验 1 和实验 2)。实验 1 共有 116 名参与者,实验 2 有 107 名参与者。参与者被告知所参与的实验是一个一年的「个人定制健康」研究,目的是根据他们的基因型帮他们找出最适合他们的锻炼方法和饮食方案。

两个实验的基本流程没有太大差别:让参与者先进行基因测试,但不告诉他们自己的基因特点,然后测试生理和主观感受的结果;一周后,告知参与者(或故意错误告知)他们自己的基因风险,然后再进行一次测试。

实验 1 的测试为在跑步机上尽可能多跑。在参与者跑步时,研究人员收集了参与者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交换比和通气流量,并每两分钟询问一次参与者的主观感受。所测试的基因为 CREB1,「不好」的 CRBE1 与低有氧能力、锻炼时体温更高、有氧能力进步幅度更小相关。

实验 1 的设计流程

实验 2 的测试为一顿 480 大卡的标准餐,在进食之前、进食结束 15 分钟和 40 分钟后,研究人员测试了与饱腹感和饥饿感相关的激素(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酰基饥饿素)。参与者还报告了主观的饱腹感。所测试的基因为 FTO,与肥胖风险、低饱腹感相关。

实验 2 的设计流程

在两个实验中,各有一半的参与者被告知自己有「好」(保护性)的基因型,另一半则被告知自己的基因型「不好」(高风险),真实情况并未告知。

研究结果

两个实验均有较为明显的发现。实验 1 中,被告知有「不好」的 CREB1 基因的参与者第二次测试的二氧化碳-氧气交换率、最大通气流量、耐力会更差一些,而被告知有「好」的基因的一组两次测试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另外,被告知有「好」的 CREB1 基因的参与者测试中主管疲劳程度增长的也更慢,也要花更久的时间才能感觉热。实验 2 中,被告知有「不好」的 FTO 基因的参与者的饱腹感生理标记物(GLP-1)未出现增加,也未出现主观饱腹感;但被告知有「好」的 FTO 基因的参与者的 GLP-1 和饱腹感均有所增加。两组的饥饿的生理标记物(酰基饥饿素)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

也就是说,在两个实验中,仅仅因为以为自己有好或者坏的基因型,就能对主观和客观的结果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甚至在一些指标上比实际有好或坏的基因影响更大:

研究解读

基因检测正风靡一时,我也能理解大家为什么想要去做,但这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如实验结果所显示的那样,有时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好的基因型的确可以让你更快地进步,毕竟知道自己有这方面天赋后会更相信自己能成功,但如果你得知自己缺少某项天赋呢?可能会使结果更差。我见过很多做了基因检测的朋友在担心自己练不好,因为 ACTN3 基因「不好」。这样打击自己真的好吗?训练成果真的就这么依赖这一个基因吗?要知道,有研究发现,有 50% 的精英级短跑选手都有着至少一个「坏」的 ACTN3 基因。

另外要知道,目前市面上的消费者级别的基因检测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某些单个的基因会对表现型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有些基因会导致镰状细胞性贫血或者亨廷顿疾病,但大部分基因仅仅靠自身并不会对表现型产生太多影响。比如说 FTO 基因,是目前我们所了解的与肥胖最相关的基因。而这个基因的独立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其实只有 0.3 个 BMI 分数,平均算来也就是 1 千克体重。而且这个基因也不会影响减肥的有效性。我们所关注的很多生理特征、功能,其实都是多基因共同表达出的结果,单单通过消费者级别的基因检测去了解其中一两个基因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有效信息。至于影响力量、爆发力的基因,截止至 2011 年,我们所了解的有 22 个基因与之先关,所以只看 ACTN3 自然是不准确的。

我们对自身和现实的认知,会对生理带来真切、明显的影响。

在之前的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参与者全都喝下一份 380 大卡的奶昔,但有一部分奶昔瓶子上标着 620 大卡,其余瓶子上标着 140 大卡。研究发现,喝下标着 620 大卡的参与者的饥饿素降低的幅度更大、主观饱腹感更强。

还有一项类似的研究,或许很多人都听说过:研究人员选用了 15 名参与者进行为期 7 周的训练,告诉他们训练效果最好的人可以获得免费的类固醇。七周后,参与者的卧推、站姿推举、坐姿推举、深蹲的进步总重量平均为 10 千克,然后研究人员随机选择了其中 6 名参与者,给他们提供每天 10 毫克的「大力补」,但实际上提供的只是安慰剂。然后让他们又进行了 4 周的训练。4 周过后,这些参与者四项动作进步的总重量平均高达 45 千克,也就是说,仅仅靠着以为自己在服用类固醇,进步速度就增长了数倍。

最后我要声明一点,本文绝对不是说基因不重要。如果没有特定的天赋,光靠着自我催眠,想在某些方面走到金字塔尖几乎是不可能的。本文的目的在于说明,不要偏信基因检测的结果,这些结果不仅无法告诉你你真正的运动天赋,还有可能会影响你的训练成果。

综合建议

想要知道自己的天赋到底好不好,最好的办法就是相信自己有好的基因,并坚持训练十几年。只有这样,你所表现出的水平,才更可能真正接近你的天赋高度。


分享本文至 Facebook微信朋友圈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其它文章

Scroll to Top